党史学习教育
【我为群众办实事】女儿一般的药师
2年前3月的一个上午,正值忙碌的周三,我院的门诊二楼像往日一样有许多患者在焦急的等待看病。今天是我负责用药咨询中心的咨询工作,大约上午9点左右,用药咨询中心迎来了一位面容愁苦的老人,老爷爷有些颤抖的手捧着一个药盒,向我询问到“同志啊,麻烦你帮我看看这个药,说明书上说是治疗癫痫的,可我没有癫痫啊,吃了会不会有问题啊?”见状,我连忙安顿老人坐下,并说“您慢慢说,这个药是什么时候给您开的?您就诊的处方还在吗?”老人这才定了定神,给药师讲述了事情经过。
根据老人描述,他是在一周前到我院老年多学科联合门诊(MDT)就诊,开具的处方中有“丙戊酸钠缓释片”这个药,而这个药的药品说明书中的主要适应症为癫痫,老人本就对自己病情比较担心,看了说明书疑心开错了药,这过来咨询的。这一类问题在平日的咨询中较为常见,精神科就诊的患者本身就较为敏感多疑,而这些对药物不必要的担心不但对病情不利,还可能会产生依从性问题,进而可能自行中断药物治疗。对待这种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详细的沟通解释,解除患者的担心。所以当我听完老人的叙述后,耐心给老人讲解了丙戊酸钠的药品适应症,除了治疗癫痫外,还能够治疗抑郁状态,稳定情绪等等,减轻老人的担心。
解答完问题后,我又想到老人既然多学科联合门诊看病,一定有不止一种药物在使用,就想要询问老人正在使用的药物都有哪些,以判断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可老人说话比较慢,沟通起来较为吃力,我指着写下的药名说“除了您说的这两个药以外,还有其他药吗?”
老人说“对,就这两种”,我感觉有些奇怪,试探性的问了一句“您平时血压高吗?”
“高,我有高血压十几年了”
“那您吃药控制吗?”
“吃络活喜,每天一片”
然而这个药在刚才的问询中并未提到,此时我意识到只让老人自己想很有可能会遗漏药品,只好把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一样样和老人核实,询问是否有患病和正在服用的药物品种,经过多轮问询之后,我才确认真的没有落下其他药物了。此时我的记录中,老人正在服用的药物加一起有十余种之多,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药品这么多,老人记得住吗?
我一边给老人检查药品选用的是否合理,一边询问老人
“平时都是您自己吃药吗?”
老人回答:“有保姆按时给我拿”,
“这就好”
药师松了一口气,将整理后的药品清单制作成了简单的“服药时间表”,详细记录了每种药的服用剂量,按照服药时间分成“早”“中”“晚”“睡前”四栏,嘱咐老人回家后拿给保姆看,照着给老人进行摆药。
老人感激的接过服药清单,又提起了另一个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失眠,老人睡眠一直较差,先后吃过好几种镇静催眠药,但效果都不好,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有时候真不知道活着干嘛”,看着老人愁苦的面容,我赶快对老人进行了劝说,帮助他树立治疗信心,又嘱咐老人通过减少白天睡眠时间,睡前不要喝浓茶等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帮助缓解失眠症状。
临走时,老人紧紧抓住了我的手,眼中泛起了泪光,他说“姑娘啊谢谢你,好长时间没人听我说这么长时间的话了。”我一直把老人送出了咨询室门口。
几天后,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医院,正是老人写的,信中写道“她像我女儿一样亲切的和我交谈”。
这位患者是典型的独居老人,无论是从对抗疾病的信心树立,药物的合理使用,还是生活方式的指导都是非常需要我们去努力的。而在与老人的交流过程中我也深刻的感受到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的分量,更好的换位思考一定可以更多的帮助到患者。
下一篇: 【我为群众办实事】神经调控治疗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