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试
春暖花开为何有人“伤春”
万物生发的春季,有很多人高兴的走在街头,走进公园,走向大自然,踏青欣赏草木葱笼与鲜花绽放。可是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却有人心情抑郁或焦虑,“伤春”感到很不开心。这是为什么?本报专访了我院精神科王传跃教授精神分裂症知名专家团队、中西医结合病房副主任医师袁海宁医生。她说:四时的更迭,地域的变化都会影响人的情绪。春季心理疾病高发的原因有多种,乍暖还寒人容易感到情绪压抑,加上气温转暖,代谢进入旺盛期,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从而增大了引发心理疾患的概率。而中医的“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是互相影响,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四时变化是相应的,人体的情绪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受到相应的影响。
我院精神科王传跃教授精神分裂症知名专家团队、中西医结合病房副主任医师袁海宁医生
为何有人“伤春”
袁海宁医生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现代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目前仍处在防控疫情过程中,人们对影响心理变化的因素也越来越敏感。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春季属木,具有生发向上的特性,在五脏对应的是肝;肝主人体的气机调畅,应于天时,春天更容易出现气机的异常波动,从而诱发如精神分裂症、焦虑、抑郁等多种精神心理障碍。从西医角度来看,春季气候多变,冷暖无常,人的抵抗力下降,生理功能受到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平衡失调,容易出现精神症状的异常。就是古人常说的“伤春”。春季心理疾患发病的前兆表现主要有: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包括失眠、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有疲劳感、学习工作效率下降、人际交往改变等等。如不加以注意,会发展成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病”。
情志与五脏相互影响
袁海宁医生介绍:中医讲情志,西医讲情绪。《黄帝内经》讲: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五脏与情志相互影响。五脏的功能为情志的舒畅提供物质基础,五脏的功能失调可以导致情志异常,情绪的异常波动反过来影响到五脏的机能,表现出各种躯体症状,五脏与情志的关系如下。
1、肝主怒。中医认为人体的肝脏功能是主藏血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调节人体的情绪,主疏泄情绪。肝脏疏泄人体气血和疏泄人体情绪的功能发生障碍,在人体上就会表现出各种症状,出现胁肋疼痛、偏头痛等,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急躁易怒”。《黄帝内经》讲:“肝气实则怒,血有余则怒”。患者存在“急躁易怒”的基础,所以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2、心主喜。就是高兴,喜,除去传递快乐和正能量外,营造轻松愉悦氛围,还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气血流通畅达。我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就是这个道理。但过于高兴的时候,人的心气就会耗散,出现精神的明显异常,中医称“暴喜伤阳”,如:范进中举人却“新贵人欢喜疯了”就是这个道理。
3、脾主思。思则气结,想事太多,吃不下饭,心口堵的慌,打嗝、嗳气、反酸。发愁与思虑太多,就会使人的脾胃之气升降失调,导致消化功能的紊乱。
4、肺主悲。悲则气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过于悲伤,没完没了的哭,导致肺气很虚弱,所以看她总是“娇喘吁吁”,这是过度悲伤,伤了肺气的结果。
5、肾主恐。恐跟肾主大小便开阖的功能有直接的关系。恐则气下,受了惊吓后往往人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表现;随着年龄增加,肾主二便功能的下降,可以表现为老人出现夜尿频,容易受惊,总是害怕担心事情,有事情总往坏处想,做梦也都是噩梦的情况。
每种情绪,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都有很深刻的影响,对于每一个人来讲,“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正常人的七情,不可过度。一旦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的情绪突然间出现很大改变的时候,其实就给了你警示,告诉您可能脏腑有了不协调的地方,需要加以调理,防范于未然。
如何对照心理健康标准检查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
袁海宁医生强调:谈心理问题要先谈心理健康,因为任何人在他一生中的某一个时间段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有人明天要去做演讲,头一晚上可能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还可能睡不着觉,特别紧张,心慌出汗。这是人的一种正常情绪焦虑,但这种情绪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或者说程度很严重的话对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那我们就称之为是一种心理疾病。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认为心理健康有十条标准:
第一,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觉得自己很安全很踏实。
第二,是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就是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我在哪些方面有专长等。
第三,是生活理想和目标要切合实际,不妄自菲薄,不自高自大。
第四,不脱离周围现实的环境,活在当下。
第五,能够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善于从经验当中学习,学习自身的一些优势。
第七,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社会性的一个重要属性。保持一个好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十分重要,能够让我们在快乐的人际交往当中,获得一些自我的需求。
第八,能够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有压抑通过发泄的这样一个方式,将自己的一些能量进行一个有效的释放。就是说可以有情绪问题,但是可以用自己的、合理的一些方式来进行这种情绪的抒解,然后进行主动的一个调整。
第九,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第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上述根本的一个标准是对自我的接纳,能够自我学习,不断的成长,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完美的扮演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角色。所以,这种状态我们叫做一个健康的心理。若是这十条标准中,自己都感到做得不理想,而且这种状态已经明显的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那就需要去专科医院去看心理医生,让专家帮助自己分析诊断是否患有心理疾病。
调理和控制好情绪的方法
袁海宁医生特别提示:情绪和人的修养、家庭社会环境、人生观等密切相关。当别人激惹了你还能释怀,还能保持自己的气机平和。对于特别高兴的事,也不忘乎所以,古人叫:荣辱不惊。这是一个人真正的修养,是自身人格的一种升华。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是对心理健康的一种升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调理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控制情绪。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生气多是认为自己对了,对方错了,才会生气。儒家讲我们要“日三省吾身”,能省察自己也不一定对,别人也不一定错,充分了解自己,对事物保持自己稳定的评价标准,这样就不容易生气。
2、倾诉与表达。找自己的知心好友倾诉自己的不愉快。再如夫妻之间要明白“夫妻相敬如宾”的真实含义。当夫妻一方,特别是妻子生气唠叨时,要知道是宣泄情绪的过程,丈夫不但不能打断,还要积极主动的认真听,这样她才会感觉到自己得到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助于构建健康的心理氛围。
3、情感的宣泄。例如:哭泣是一种很好释放和宣泄情绪的方法,小孩子如果受了委屈就会自然而然的哭,是自我调整的的过程。如果这个时候不让他哭,孩子的肺气就会憋住,就容易得病,成人也是这个情况。人要善于利用自己自然的调节功能,找到自己所特有的情绪疏泄的通道,这是中医的“宣肺理气法”。同样,压抑很长时间的人,发怒之后往往压抑的情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即中医学中所说的思则气结,怒胜思。
4、努力移情。考虑问题要往积极的方面靠拢,把注意力转移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来。我们常说“想好事”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好事,也要学会想好事,把自己变得开心才算明智。遇到苦恼的事情时,可以先放一放,做些其他有趣的事情,或去郊游运动,或参加公益活动,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就可摆脱掉低落情绪。
5、善于自我激励。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要给予鼓励,凡事都要看到好的一面。在受挫的时候要提醒自己在某方面取得的成就,用一些名言来激励自己,鼓励自己同逆境做斗争,也可以有效的摆脱情绪低落。
6、 适当运动。工作之余,可以参加适当的运动,运动最能消除坏心情,改善情绪,如:跑步、游泳、瑜伽、中医的一些养生锻炼如八段锦等。既能愉悦身心,调畅气机,还能结交一些新朋友。
袁海宁医生告诉人们:每年的3月—5月是心理疾患的高发季节。在现代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持久异常的情绪就会影响或引起身心疾病。如果出现难以自我调节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看专科心理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让自己重获身心健康。(专家照片/本人提供)
上一篇: 科普 | 居家隔离人员的心理自我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