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
“涝疫结核”,这对搭档在河南的心理救援一波三折
王鹏飞和周勇也没想到,在河南进行的心理救援会这么一波三折,从初期的灾后应急处置到后期的防疫和灾后重建,中间结合着核酸检测,“涝疫结核”这个时下的新名词,他们和河南人民一起感同身受。
7月21日,受国家卫健委委派,我院的两名医生王鹏飞和周勇,连夜赶往郑州,投入到特大暴雨灾害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两人曾参与过朝阳医院伤医事件、地坛医院新冠肺炎救治等心理救援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救援经验。
周勇(左)和王鹏飞
就在工作即将告一段落之际,郑州又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他们的工作组直接从抗洪救灾应急处置工作组转为灾后防疫工作组,继续从事灾后疫情防控和重建工作。
一晃23天过去了,这对搭档以郑州为中心,足迹踏遍了周围的9个市,9个县,20个村/社区,9家医院,换了8家酒店,去了13个安置点,中间穿越了1个高风险地区。
两人的行程轨迹
两人同国家卫健委应急办领导、中国疾控中心相关专家一道,了解并评估安置点、社区、村镇受灾群众的现状及需求,尤其是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急症处置、慢性病治疗、重性精神障碍管理等)、环境安全(环境消杀、病媒生物等)、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灾后防疫措施、心理需求等,与属地相关部门(应急办、卫健委、医院等)讨论救灾助民方案,协调救援资源等。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使他们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改变,他们将前期灾后应急处置时跑遍的特大暴雨受灾点,又进行了复盘和回头看,同时扩大了工作范围;
他们的出行工具也从最开始追求速度的高铁,改为保障安全的汽车,关注地点从较为发达的城市,转到落后偏远的农村,只为切实解决老百姓需要的问题,从开始跑各个医院、疾控中心了解群众受灾情况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到跑各个安置点、村庄,了解当地的医疗保障情况,提出心理救援方案和指导,帮助当地进行心理重建。
这是一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搭档。永远在路上,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
23天来,他们风雨无阻,早出晚归,没有休息过一天,不是在路上,就是在救援。就连因为穿越高风险地区,且活动范围广、接触人员多,在酒店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的3天,也是排满了需要完成的总结、计划和方案。
泥泞的道路,简易的盒饭,没水没电没网的宾馆,马不停蹄的调研走访,我们看到的只是行程上简单的数字,中间辗转奔波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
两人路边用餐
停水停电的宾馆
但这些并没有磨灭他们坚韧的意志,他们依然斗志昂扬,充满朝气。当被问到有什么困难的时候,他们感慨当地受灾的严重,同情当地人民的遭遇,谈及自身只是淡定地回答“我们都习惯了,觉得还行。”
这也是两个乐观开朗的大男孩儿,特别善于苦中作乐。
他们所经之处,是灾后萧索的场景,吃不上饭、路边随便吃一顿是家常便饭;穿越高风险地区,住不进宾馆,也有发生;每天带着行李,随时说走就走,更是不在话下。面对这些艰苦的条件,他们不仅轻而易举的“化解”,还在朋友圈进行自我“调侃”,记录路边见闻。
“只有调整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战斗”,是两人心中坚定的信念。
虽然归期不定,虽然很想家,但面对未知的前路,两人已经做好了继续奋斗的准备,同时也不忘安慰大家“我们很好,等我们胜利归来!”
这也是大家的期盼,盼望他们早日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