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故事
急诊的故事⑤:永远开放的急诊
我院急诊以诊治精神科“急重危难”闻名京城,更因全年无休24小时开放,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精神疾病患者不中断的抢救通道。近一年来,其月均急诊量1800人次,占北京市精神科急诊总数的90%以上。日前,宣传中心朱秋艳走进急诊,带你沉浸式感受真实的精神科急诊。
冲动失常的来,平静明白的走,急诊常年开放的大门就像一个枢纽,疏解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这个大门,在新冠疫情爆发时也从没关闭。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爆发,在未知病毒的威胁下,一些医院临时关停了门急诊。我院考虑大量患者的需求,顶住压力,门急诊照常开放。
急诊成为医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许多门诊预检筛查不符合规定的患者,都被引导到急诊专门设置的就诊区域进行诊治。巨大的防疫压力,给本就“危险”的急诊增加了更大的风险。
曾经的急诊预检筛查处
据统计,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急诊量从每天的40人左右,增加至70人左右,高峰时可达115人。在疫情高峰期,医院收治了全市65%的精神疾病患者,而急诊则承担了80%以上收入院患者的传染病筛查工作,同时负责接诊发热、有呼吸道症状或来自中高风险区的精神疾病患者。
“疫情防控增加了急诊情况的复杂性,”急诊及主任表示,“使急诊本就复杂的情况更加复杂。”
疫情前,精神检查符合标准、有诉求的患者即可收治入院,疫情时,为了病房内患者的安全,在急诊完成核酸检测、血液化验、胸部CT后符合新冠病毒感染筛查标准的患者方可入院,这就增加了医护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时间、等待必要的检查结果的时间。患者在门急诊大厅逗留的时间延长,使一些本就激越缺乏耐心的患者更加暴躁。
疫情时的急诊大厅
根据防疫要求,患者入院前要完成核酸等相关检查,其中一项最难配合的是胸部CT检查。很多精神病人在兴奋躁闹或没有自知力的状态下,拒不配合检查,家属无计可施,向医护人员求助。
急诊医护结合患者特点,开展了麻醉镇静下检查技术。麻醉状态下,患者全身肌肉放松,颈部失去支持,转运搬动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为此,急诊人融入了自己的巧思。经过反复思考,急诊决定用游泳救生板来转运病人,这个救生板既没有金属,又可以适当固定,确保患者顺利完成躯体检查,解决家属的燃眉之急。
协助核磁检查的无金属转运板
坚持和新冠病毒“斗争”三年来,从门口的预检筛查,到诊治发热患者,从学习不断更新的新冠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到不厌其烦的流行病学调查,急诊平稳度过了疫情考验。
上一篇: 急诊的故事⑥:年轻的战场
下一篇: 急诊的故事④:能工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