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科普|“躲起来的坏情绪”——隐匿性抑郁
故事简介
【基本信息】老张,59岁男性,某事业单位中层领导
【疾病类型】抑郁症
【治疗医院】我院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治疗周期】8-12周
【治疗效果】症状改善,功能恢复
一、初识患者
老张还有1年就到退休年龄了,单位为了照顾老同志,将其从领导位置上调到了相对清闲的岗位,工作内容和承担责任都明显减少,本来是好事情,但对于要强和爱张罗的老张来讲,突然的轻松和清闲反而带来了烦恼。临近年关,看着同事们热火朝天的忙着各种会议、总结、检查,自己作为“老资历”却没有用武之地,内心实在不甘。
坐着发呆的时间长了,慢慢的身体也开始“报警”,血压和血糖不稳定,更令人烦恼的是开始出现失眠现象,经常凌晨三四点钟就醒了,而且醒来后就很难再次入睡。白天总觉得心里窝着一团火,坐立不安,脑子里总想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时常一阵阵心慌,身上忽冷忽热,头晕头痛,腰酸背痛,稍微一动就觉得疲乏无力,饭量也大不如从前,老伴换着花样做各种美食,但他总觉味同嚼蜡。
这段时间,市里的大医院、各科室都跑遍了,也看过不少名医,全身上下查了个遍,但并没有查出明显问题,老张却觉得自己的周身不适越来越重,情绪也越来越消极,最后在一位神经科大夫的建议下,很不情愿的来到精神科就诊。
二、治疗过程
起初老张对来精神科就诊非常抵触,极力否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但无奈备受煎熬,同意尝试一下。经过仔细问诊和检查,医生告诉老张他确实换了抑郁症,而且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隐匿性抑郁,至少已经达到了中度以上水平,需要尽快系统治疗。老张得知后一时难以接受,听说还要服用精神药物更是充满不安,为此医生详细解答了老张的疑惑:
问1. 老张的主要表现是各种躯体不适,为何被诊断为抑郁症?
隐匿性抑郁,顾名思义,抑郁症状藏在了躯体症状后面,被各种不舒服掩盖了,诸如胸闷气短、头晕头痛、腰酸背痛、恶心呕吐、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多数患者以为自己得了某种躯体疾病,反复在综合医院就诊,经过各种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疾病,因此被称为隐匿性抑郁。
问2. 老张工作轻松了,压力减小了,为何还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生物学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两种因素孰轻孰重因人而异。以老张为例,正处于男性的“更年期”,在这个阶段,无论生理状态还是心理状态,都比较敏感、脆弱。老张要强,一下子放松,产生了较大落差,成为诱发因素。
另外,老张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些慢性躯体疾病一方面是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同时抑郁症反过来又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难度,二者互相促发又相互恶化,增加彼此的治疗难度。
问3. 老张对药物治疗有很大顾虑,服药后会不会伤害大脑或者成瘾?
抑郁症提倡综合治疗模式,药物治疗并非唯一治疗手段,但对于老张这种较为严重的病例而言,药物治疗是一切治疗的基础,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好比房子的地基,没有地基,把房子装修的再好也没有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都经过了反复、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才获准上市销售使用,均具备安全保障,这些药物既可以治疗抑郁症状,又可以改善躯体不适,不会让人成瘾,也不会伤害大脑。
经过医生的详细解释,老张接受了治疗方案,医生为其处方了抗抑郁药舍曲林、缓解焦虑及镇静安眠的安定类药物劳拉西泮。同时联合心理治疗,医生对老张进行了心理调节,让他能客观、理性看待工作和退休,同时培养新的兴趣爱好,规律作息,适度体育运动,为退休做充分的准备。
在抑郁、焦虑、失眠的临床治疗中,神经调控治疗也是常用手段,如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tDCS)等,对于那些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希望联合增效的难治性患者、处于妊娠哺乳期的患者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详情点击:科 普|失眠抑郁都可以做的“电磁疗”,我们替你体验了)。
三、治疗效果
服药后的1周,老张曾出现轻度恶心、困倦等药物副作用,但之后逐渐缓解、消失,2-4周时情绪状态、睡眠情况开始改善,随着服药剂量的增加、睡眠时间的充分,躯体不适症状也开始缓解,治疗至12周时,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躯体不适症状完全缓解。
经过心理治疗,老张也调整好了心态,对退休生活也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老张对精神科医生也能认可和信任了,定期门诊复诊,遵从医嘱,继续维持治疗。生活、工作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四、注意事项
问 老张的症状已经完全缓解,是否可以停药了?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专业性很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和调整剂量,不宜随意加减或擅自停药,以免造成病情波动或贻误治疗时机。抑郁症不是一个需要终身服药的疾病,但它的复发率非常高,这是一个令人非常头痛的问题。
维持治疗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一般首次发作至少维持6-12个月,再次发作最好能维持治疗2年以上,多次反复发作的患者应长期维持治疗,至于这个“长期”到底是多长,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五、医生感悟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可以治疗的疾病。和其他千万种疾病一样,既可因及时有效的治疗得以康复,也会因恐惧、拖延而恶化。是否罹患抑郁症,应该由专业人士来做判断,尤其是遇到隐匿性抑郁症时,识别难度更大,在接受规范治疗前往往已经走了很多弯路。如果公众对于抑郁症有更充分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必然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对抑郁症患者的远期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副主任医师
擅长: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及失眠的诊疗,神经调控治疗评估。
(指导老师:路亚洲)